“承民俗技藝,傳文化古韻”湖州師范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報道
“湖州文華”團隊出發前往湖州博物館
在湖州博物館中,團隊成員了解到了湖筆文化曾經輝煌的成就
微風輕拂,陽光正好。在這個微醺的夏日早晨,我們踏上了走訪社區民間手工藝者,探尋傳統文化之行。一路上,鶯啼燕鳴,暖風拂面,那種愜意,悠哉游哉。
那種悠然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走在安靜的古巷里,那踏著青石板的輕盈的腳步聲,空靈靜遠,仿佛從遠古緩緩傳來,沿著刻著歷史斑駁印跡的墻壁,路過一家家經營著古老傳統手工藝的作坊,那里有文人傾愛的湖筆,家家必備的水桶,女孩們湊在一塊就是一段曼妙的年華,年華里有剪紙,年華里有刺繡。而這就缺少不了制造這些手工藝品的辛勞工匠們。
我們先去了余家漾社區,經過一番打聽,我們得知了吳宛如的盛名,她是一代剪紙大師,在她的手下,產生了一幅幅精美別致的剪紙畫。我們有幸在見到了一幅鯉魚戲荷圖。鯉魚的活力,似有“倏爾遠逝,往來翕忽”之感,荷花的精美,婉如讓我們看到了“水面清圓,一一風荷舉”的靜美,讓我們不經為之嘆服。當我們得知不能親眼看到吳宛如奶奶的風姿,感到萬分遺憾。
欣賞了充滿魅力的剪紙后,我們又向塔下街的市陌路社區走去。在那里,我們有見識了箍桶這一傳統手工藝,但時間已過去好久,曾今當街箍桶的老人早已不知,徒留只言片語的傳說,讓人窺不到一絲奧秘。
在之后,我們又走訪了東白魚譚,市陌二,市陌四,華豐社區等地方。打聽了許許多多湖州特有的傳統手工藝文化,有的已經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的仍在和歲月做著苦苦的掙扎。此情此景,不覺讓人心中酸澀,難以自拔。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,沒有了根,我們又將何去何從。重視傳統文化保護,勢在必行,更勢在必得。(商學院 謝蒙蒙)
責編:劉銘